一、rTG魚油是最好的魚油保健品
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(PUFAs),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(eicosapentaenoic acid, EPA)和二十二碳六烯酸(docosahexaenoic acid, DHA),是維持心血管、神經系統、關節、眼睛和抗發炎健康所必需的營養素。由於人體自身合成的長鏈PUFAs數量有限,魚油補充劑已成為維持體內ω-3脂肪酸最佳水平的常用方法。然而,在選擇魚油保健食品時,消費者會面臨一系列令人困惑的形式:天然三酸甘油酯(Triglycerides, TG)、乙酯型(Ethyl Esters, EE)和再酯化三酸甘油酯(re-esterified Triglycerides, rTG)。俗話天然的尚好,但是對魚油保健品來說,濃縮的rTG形式通常被認為優於天然TG和EE形式的,這主要歸因於rTG魚油兼具了天然TG及EE型魚油的優點,特別是純度(去汙染)、濃度(高Omega-3脂肪酸)及最佳的生物利用度(吸收率)。
二、了解三種魚油形式
為了理解為什麼 rTG魚油更勝一籌,先來解釋三種不同形式的魚油的製造過程:
1. 天然魚油(就是美式大賣場賣的那種巨無霸膠囊):
天然狀態下,魚類組織中的ω-3脂肪酸以三酸甘油酯(TG)的形式存在,三條脂肪酸鏈連接在一個甘油骨架上。
優點1:天然存在,生產成本最低。(所以售價很低)
優點2:生物可利用性高。(遠高於EE魚油;比rTG魚油稍差而已)
優點3:可被胰脂肪酶辨識並高效消化。
缺點1:通常EPA和DHA含量較低(濃度為4-30%)。需要大膠囊或高劑量才能達到活性濃度。(但同時亦吃進更多量的飽和脂肪酸及潛在的汙染物質)
缺點2:在儲存和加工過程中氧化穩定性有限。
缺點3:污染物(重金屬、砷、戴奧辛..)等較難去除,取決於魚油原料魚體的潔淨度。
缺點4:無法調整EPA與DHA的濃度比率。
缺點5:魚油腥味較重。
缺點6:含有魚油以外的脂溶性物質,對魚類過敏者,更需謹慎。
2. 乙酯型(EE)魚油
為了提高ω-3脂肪酸的濃度,生產商通常將魚油轉化為乙酯(Ethyl Ester)形式,以乙醇(酒精)取代甘油骨架。這使得魚油中的EPA/DHA含量可達到90%。
優點1:高濃度且生產成本低。(所以售價可以壓低)
優點2:因為是化學分子形式存在,其單一物質EE-DHA或EE-EPA可以定量符合藥品對製程CMC之要求,因此可以製成藥品(例如脂妙清)。
缺點1:生物利用度低:人體消化系統分解乙酯鍵的能力有限,導致其吸收率比TG魚油或rTG魚油低很多(20-50%)。
缺點2:需要與油脂一起攝取,只有與食用油一起服用,才能提高乙酯的吸收率。
缺點3:穩定性較差。乙酯較容易氧化,產生自由基和異味。
儘管吸收率和穩定性問題限制了其生物活性效率,但因其可以標榜純度高,通常一般消費者只會看”懶人包”,比數字及價錢,所以EE魚油仍有廠商生產銷售。
3. rTG型(再酯化三酸甘油酯)魚油:新世代產品
為了兼具EE型魚油的純度與安全,以及TG型天然魚油的利用效率,科學家們開發了再酯化三酸甘油酯((rTG)製程。
此製程將高純度的EE-EPA和EE-DHA重新連接到天然甘油骨架上,在保留濃縮活性(高達90%)的同時,也恢復了三酸甘油酯的結構,是一種類天然的魚油。
優點1:最佳的吸收率。研究表明,rTG型魚油的吸收率比EE型高1.5-2倍,而且略優於天然TG型。
優點2:較高的血漿omega-3指數。rTG魚油只需較小劑量即可提高血液中EPA和DHA的含量。
優點3:更佳的穩定性。rTG魚油之三酸甘油酯結構可保護脂肪酸免受氧化,確保更長的保質期和更佳的口感。
優點4:較佳的耐受性。rTG3魚油較溫和,可減少魚腥味逆流和胃腸道不適。
優點5:醫師臨床膳食補充之首選。優質食療級omega-3補充劑和研究配方通常使用rTG魚油,因為rTG魚油具有穩定可靠的生物利用率和純度及幾乎無有害汙染物。
缺點1:製造成本高,售價高。
綜合考量,rTG魚油是最安全最有生物利用活性,CP值最高的魚油形式。